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再推進,“綠色鋼企”目標再進一步
- 來源:
- 互聯網
- 發布時間:
- 2020-04-24
摘要:
近幾年,我國鋼鐵企業積極相應政策和行業號召投身藍天保衛戰,加大節能環保投入,強化節能技術創新,推進清潔生產,極力打造綠色鋼廠。由此,大家回憶一下,為什么“綠色鋼企”這一概念為何如此火熱?而各鋼企打造綠色鋼企的困難和方向又在哪? 2019年4月,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《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》,要求全國的鋼鐵企業逐步改造,大幅降低排放水平,到2020年,重點區域鋼企超低排放改造要力爭完成60%左右;到2025年底前,重點區域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,全國力爭80%以上產能完成改造。 為了進一步深入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,2019年12月中旬,生態環境部印發《關于做好鋼鐵企業超低排放評估監測工作的通知》,保障鋼鐵企業實現可持續的超低排放效果。而就在2019年,我國鋼鐵超低排放推進較快的區域(江蘇、河北、河南等地)鋼鐵企業頻傳超低排放完成消息,這對完成2020年目標產生了極大的刺激和帶動作用。 綠色鋼企推行現狀 第一,實現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鋼企數量有限,且未實現的多數企業卡在某些重點環節上。 第二,雖然一刀切政策大量減少,但部分地區仍存在該問題,并且大量實施錯峰管控的區域實施不到位,做法不科學,鋼企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有效的錯峰生產。 第三,環保社會行動體系改革暫未完成,全民參與監督機制未建立。 綠色鋼企依舊困難重重 第一,超低排放難度大,企業理解和改造不到位,之后進行反復的驗收和改造,做了大量的無用功。 第二,《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》中需進行冬季錯峰生產的區域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、長三角地區、汾渭平原等區域,涉及區域較多,沒有一個強勢且能夠統籌各方面的部門實際操作和監督。并且,長流程的鋼鐵生產中部分工序不可中斷或短時間難以完全停產,而現今仍缺少一個全方位且提前公布的生產方案,來統籌各企業的生產情況,或者說是目前實施的方案不符合實際情況,各企業執行不到位。 第三,監督企業具體實行困難重重,鋼鐵生產時車間為危險場所,各機構和團體對其監督僅能通過其他輔助手段,容易造成監督不到位情況。 第四,鋼企環保改造需大量資金。據相關機構測算:一個國內先進環保水平的500萬噸鋼鐵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一次性建設投資約20億元,加之后續的維護費用,整個生產成本隨之增加,對其市場競爭力產生較大影響。 打造綠色鋼企的成果展現 包鋼:推行專業負責制、區域負責制、項目負責制的“三制合一”管理模式,以視頻監控、現場監察、在線監測的“三監聯動”管理方式,將區域管理責任落實到人,推行“區域網格化”管理,強化環保監管。 柳鋼:重拳出擊治揚塵,安裝管式運輸系統,運料汽車不再進廠區,安裝防風抑塵網,打造綠色料場。 沙鋼:2000年以來先后自主研發150多項節能減排新工藝、新技術,抓好循環利用,降低能耗,主要生產環節都基本實現了“綠色制造”。 立恒鋼鐵:本著“資源不變、產出更多,產出不變、成本更低”的法則,大力發展循環經濟,實施低成本戰略。 綠色鋼企目標助力 2020年是《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》的決勝之年,各級政府必將大力推進。另外, 2020年1月分,中鋼協會議公布:技術再升級,政策促監測成為新一年的口號。而各方面的推動下,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必將提速,且2020年也將完成重點區域鋼企超低排放改造完成60%的目標。 |